综合报道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关闭

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一行赴中储临港公司调研

4月10日,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集团外部董事张鹏、周勤业、孟伟林、姜尚君,职工董事唐国良调研中储上海地区,副总裁李友生,董事会秘书苗卿华、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曾祥展,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董之光,中储股份上海地区事业部(海外业务事业部)总经理王海滨陪同。
马正武一行赴上海中储临港物流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目前中储上海保税库/非保税库业务并行前驱的运营管理现况,了解了中储与Henry-Bath综合物流服务联动模式。马正武一行听取了亨睿保仓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炯汇报了HB集团历史沿革、全球业务,HB上海公司成立至今的经营情况以及自贸区内与中储共同捕捉新机遇的发展思路。上海地区事业部总经理王海滨重点围绕上海地区运营情况、海外项目运营情况、中储上海十三五战略规划等内容展开具体汇报;并介绍了中储积极推动LMEshield落地,在联合营销中不断提升中储股份的国际知名度,助力“中国价格”输出、协同上期所“走出去”。王海滨还就企业探索、介入能源板块,大胆捕捉市场契机提出构想。
马正武充分肯定了中储上海在城市调整的历程中顺应时代、加快转型,并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定位精准。中储是中国仓储物流行业“国家队”的先锋力量,肩负着做大做强实业的使命;“大钢大铁”是中储成立初期的立足之业,而经过多年发展,中储上海目前主营业务为服务于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以及与之配套发展的衍生金融服务,确定了中储上海大宗商品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定位,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迈进,应着重研究参与争取大宗商品定价、运作的话语权,进一步探索未来值得前行的方向。
二是模式创新。中储作为资产性公司控股HB集团后,应深入探索与经营性公司的模式差异,钻研、分析国际化管理能力及其产生要素,对中储传统管理模式形成有益补充,东西融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局面,逐步建立起“CMST-HB”跨国公司管理模式的独特竞争优势。
三是自我提升。通过与摩科瑞等优质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深入交流,互联互通,发挥上海区位优势,提升“中储”品牌价值,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桥梁。同时,善用资源,盘活资产,施行人资分离,优化岗位、能者胜出,刺激团队的能动性与流动性。
四是积极探索。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石油大通道的布局,国内的石油来源与需求将发生巨大变化,新布局带来进入该领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储上海应积极探索、放宽视野,与国家储备相结合,仔细研讨,借鉴同行,寻找适合的切入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五是转型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仍是机制问题,中储要快速扩大收入与资产规模,必须走国际化发展路径,在转型创新方面,上海应走在前列,先行先试业务模式、人才机制的改革深化,形成良性循环。要继续实现新突破,让市场认可“放心库”的业务特色、标杆形象。
六是信息变革。中储上海目前正在构建地区“中储上海大宗商品”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将汇集现货仓储、期货交割、国际货运、商品检验、金融物流等供应链化功能,联通全球化产业网络,可预计将掌握海量大宗商品领域各类翔实的数据,将来要研究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全球化大数据中的新价值,迎接信息变革浪潮带来的新机遇,抢占新高地,谋求新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