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丨为银发族打造社区“无围墙”养老院

——武汉楠山康养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纪实

来源:中国改革报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作者  司倩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着眼于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普遍共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养老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武汉楠山康养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楠山康养)作为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公司旗下养老产业投资运营和管理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康养第一家养老实体企业,在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发挥央企示范作用

  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具备了发展大健康产业所需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教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2月22日,武汉成为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携手中国健康养老集团,为“银发族”提供普惠养老服务。

  楠山康养总经理刘旭辉表示,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老人提供高品质、普惠型健康养老服务,楠山康养根据武汉市编制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定位和需求,将武汉作为重要投资区域和目标市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楠山有约汉阳、武昌等片区项目以及楠山104街养老院、汉钢老年公寓、乌龙泉老年公寓等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在2019年~2034年间,楠山康养将在武汉市新增不少于10,000张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不少于50%),其中8000张为普惠性养老服务床位。

  针对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问题,刘旭辉介绍说:普惠养老将根据广大服务对象的支付能力、企业所在区域市场的服务需求、企业本身的供应能力以及区域经济趋势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定价,并在服务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供提高最具竞争力服务的价格,实现服务对象满意率最大化及企业收益合理化。

  通过武汉和中国康养合作协议可见,中国康养所提供的普惠养老床位,在维持合理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其床位价格与武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等挂钩,建立价格随CPI等因素变化的调整机制,并接受政府价监部门的监管。

  探索“不离社区”养老模式

  近年来,关于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各方都在探索。其中,“9073”养老格局(90%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受到更多专家的推崇。的确,在公共养老资源和服务紧缺的情况下,社区和居家养老已成趋势。

  比起传统的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核心是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方式是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就近而又便利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需求,让老年人拥有稳定、良好的生活环境,能较好地解决老年居民的实际问题。而社区居家养老也是楠山康养重点关注的领域。

  目前,武昌区、青山区、汉阳区已与楠山康养签订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武汉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项目落地。

  据悉,楠山康养今后将在武昌建设300张~500张普惠养老床位,普惠居家养老网点可提供餐饮、日托、全托、健康管理等服务,还会面向周边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看护、集中照护“三助两护”服务。

  “争取3年内还要推出‘居家养老普惠服务包’,价格在500元~1000元左右,能实现远程监控入户,实时监测社区居家养老老人身体状况,并提供每日半小时上门照料服务以及送餐上门服务,紧急情况下额外提供绿色通道助医服务。”刘旭辉介绍说。

  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在行动”

  笔者实地考察了楠山康养“楠山有约”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悦达店。该服务中心针对居家养老长者,以互联网为手段,实现零距离,无时差服务,打造社区“无围墙”的养老院。的确,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口问题仍待解决。

  有专家指出,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可是护理员作为养老机构运行的核心部分,薪资并不理想;而且,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从业者是主力军;此外,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调查显示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为6.8%,养老护理相关专业招生难也始终困扰着各大职业院校。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做”,刘旭辉表示,接下来楠山康养将完善护理员体系建设和志愿者招募工作,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护理员技能水平。

  据了解,未来,楠山康养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形成一定规模后,将在所有的服务门店开设旅居养老服务和适老用品器械展示及销售,利用居家中心庞大客户群的黏性,为旅居养老和适老用品租售引流,与集团公司产业形成链接。

        原文链接:http://www.crd.net.cn/2019-04/16/content_24749174.htm